查看原文
其他

近两千年前的高架水道桥,你想象不到的壮美与科学

欧洲价值 2022-03-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新闻周刊 Author 叶克飞

▲远望塞哥维亚老城


沿着607号公路前行,地势越来越高。这里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高地,海拔千余米,道路两侧的原野罕有树木,一望无际的平坦多少让人有点视觉疲劳。直至靠近塞哥维亚,瓜达拉马山的起伏地势才带来驾驶乐趣,也让陡峭岩壁之上的塞哥维亚老城时隐时现。


在这段路上,遥望老城的最佳位置当属真十字教堂。这个老城西北郊的古朴教堂,是西班牙乃至欧洲保存最完好的十二面教堂之一,由圣殿骑士团建于13世纪,外观参考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内部二楼环殿据说是旧时骑士们举行秘密仪式、守护圣物的地方。它的斑驳墙身与残旧拱门述说着历史,寂寥立于高地的形象更是平添沧桑感。但在塞哥维亚,这样的古迹并不稀奇。


▲真十字教堂


站在教堂前,隔山谷相望的塞哥维亚老城于峭壁上绵延,老城西端的阿尔卡萨城堡极是雄伟,东侧的制高点则被圣母大教堂的尖顶所占据。


▲真十字教堂正门


不过,二者都非塞哥维亚的头号地标。作为西班牙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它最知名的建筑当属与整座老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罗马高架水道桥,也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雄伟、保存最好的古罗马遗迹。


▲水道桥


沿着一条商业步行街步入老城,直抵繁华的阿索格霍广场。由一个个双层拱洞构成的古罗马水道桥横于广场之上,并绵延向远方。它建于公元50年前后,在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执政时期落成并投入使用,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仍是令人惊叹的杰作。


▲水道桥横于广场之上


它由土黄色花岗岩干砌而成,完全不用灰浆等黏合剂,也无半根钉子,保持了整体的粗砺和原始感。走近触摸,石头间缝隙清晰可见,却又衔接牢靠,历时近两千年仍坚挺屹立。整座渡槽全长800多米,分上下两层,共有120多根石柱支撑,形成166个拱门,最高处高出地面30.25米,如一只多脚怪兽向远处延伸,气势惊人。


▲向远处延伸的水道桥


从建筑学角度来说,水道桥的施工难度极大。不同于金字塔等底部基座巨大、便于石块堆叠的结构,水道桥的每根柱子都又细又高,两层圆拱更是需要力学的完美处理,实在很难想象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是如何做到。


古罗马人兴建这座高架水道桥,是为了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当时,古罗马工程师开凿运河引水,但如何跨越围绕山谷的克拉莫尔河便成了难题。为了跨过河谷并直抵位于岩壁上方的城市,古罗马人选择以大石块修筑高高的水道桥,以顶端水渠直接输送。它兼顾了建筑美学和实用性,古罗马人通过精确计算,使得整个水道桥保持着1%的坡度,确保水流畅通而舒缓。


直至今天,水道桥的水渠仍在引导流水。近两千年来,水渠仅仅在15世纪末经历过一次大修整。再就是1929年,由于顶端水槽部分风化,西班牙人使用水泥和鹅卵石修补。但这是一次有争议的修复,因为水泥与故迹的违和感,至今仍被批评。


不过瑕不掩瑜,塞哥维亚老城的保护即使在欧洲也是数得着的。建于古罗马时期的城墙,在公元11世纪扩建重修后,至今卫护老城。


▲在城墙边望向老城


早在史前时代,塞哥维亚就有人类聚居。史书关于塞哥维亚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6年。它建于埃里斯马河和克拉莫尔河交汇处的陡峭岩壁上,公元前80年被罗马人摧毁后重建,是古罗马帝国在西班牙建造的首批城镇之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塞哥维亚也告沦陷。直至1088年,阿方索六世国王收复塞哥维亚,并在此设置行宫,也让这座城市进入政治和经济繁荣时期。13-15世纪,卡斯蒂利亚王国几代国王都定都于此,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于1474年在老城的哥特式土红色教堂——圣米歇尔教堂内加冕。


如今城中的棋盘式路网布局,是在阿方索六世统治时期所奠定。在水道桥尽头拾阶而上,沿着狭窄曲折的街道前行,道路两侧不同时代的建筑杂陈,多半建于11-12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这也正是塞哥维亚最繁荣的两个时期。


▲老城街景


老城的中心是马约尔广场,与来时街巷一样仿佛活在旧日。青石板铺就路面,广场中央有西班牙城市常见的公共凉亭。广场四周遍布精美建筑,1610年建造的市政厅与1917年落成的胡安·布拉沃剧院交相辉映,其他大型建筑比邻而立,一楼多半有拱廊,方便行人来往,二楼以上有铁艺阳台,方便住户晒太阳,都是为了适应南欧的炽烈阳光。


▲马约尔广场


一个个火焰柱伸向天空的塞哥维亚大教堂位于广场西侧,土黄色墙身沐浴于阳光之下,繁复而华丽。它原本是一座罗马式教堂,后因公社起义而于1511年被火焚毁。1525年,它在废墟上启动重建,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678年变为今日的样子,88米的钟楼为西班牙教堂之最。这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也是最宏伟的火焰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倔强,因为同时代的欧洲教堂已经大量采用文艺复兴风格,它却固守着传统。


▲大教堂


不过对于塞哥维亚人来说,老城最大的传统不是大教堂,也非遍地古迹,而是烤乳猪。无论马约尔广场还是小街巷,几乎每家餐馆门口的招牌都是烤乳猪。它选用刚出生不到几天的小猪,配上黄油、橄榄油、柠檬、盐和欧芹,放入烤炉内烘烤而成。相比我们熟悉的广东烤乳猪,这款塞哥维亚代表美食选取的猪更小,显得更精致细嫩。值得一提的是上菜过程,整只乳猪烤成后,并非用刀切开,而是用盘子剁成块状,最后还要将砍乳猪的盘子摔碎。当然,摔盘子的传统已渐渐消失,人们更看重食物自身的美味,多于那些仪式感的噱头。


有些餐馆门前的店招会将烤乳猪卡通化,经过时难免会心一笑。店家的灵感或许来自雄踞老城另一侧的阿尔卡萨城堡——它是迪士尼动画片《白雪公主》与《睡美人》中城堡的原型。


穿越老城前往阿尔卡萨城堡,最近的路线便是沿城墙而行。老城以一个曼妙弧度呈现于眼前,峭壁之下是起伏山谷,老城西北郊的十字若望修道院,北郊屹立于埃里斯马河河畔的帕拉尔圣母修道院,还有来时路上的真十字教堂散落其间。


▲阿尔卡萨城堡


路的尽头便是阿尔卡萨城堡,它立于峭壁之上,城垣高且厚,凭借一道吊桥进出,十分险峻。城门处的塔楼高大坚固,内部一个个蓝色锥形塔尖极尽梦幻,难怪能成为《白雪公主》中的城堡原型。这种蓝色屋顶采用的是当地特产的一种片岩,在光线下会产生金属光泽。


这座城堡也曾走出真正的公主,那便是后来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一统西班牙,开创大航海时代的伊莎贝拉一世。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其后不断加固。如今所见的城堡,是1862年在被焚毁的原址上重建而成,内部明丽色彩与繁复装饰,都是典型的摩尔人风格。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塞哥维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所言:这座城市的街道与建筑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摩尔人风格、基督教风格以及犹太教风格,“这些文化在中世纪共存于塞哥维亚,并在16世纪达到顶峰,使塞哥维亚成为多种风格交融的西方城市典范。”


更可贵的是,在历史上曾被不同势力统治的塞哥维亚,后来者几乎从未用刻意破坏失败者遗留建筑的方式来展示自身的力量与权威,整座城市也因此呈现着奇异的时空交错感。




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欢迎分享,转载、商务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在中世纪古城里寻找哥白尼


加班过劳、性骚扰、职权霸凌……贫困女性之痛并非仅是钱的问题


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战胜谎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